2006/07/31

我姊姊,余晏



(文/水瓶子)

 從媒體人轉換跑道從政,競選市議員,很難描述我姐姐的心情轉變,但是她會走這條路,我並不意外。

 小時候,跟我同是水瓶座的余晏會講許許多多的怪故事,記憶中每個月我們總會到一個不遠的阿姨家收會錢,她帶著我一起散步過去,然後走到了一個固定的廣告看板,她就會變成外星人的語調跟我講故事,我原先以為就只是假的,沒想到在那年的最後一次收會錢,在回家的路上,她就這樣被外星人綁架失蹤了,留下我一臉疑惑的走路回家。

 無法形容余晏的心理是怎樣的悲天憫人,小時候養了許許多多的小動物,那種失去後的悲傷,那隻不會講話的鸚鵡、肥死人的小白兔、離奇失蹤的魚,甚至是我們鄰居養的貓--小咪,或者跟著我們最久的KiKi貓,寵物的逝去總是讓她難過的很久。

 當我國中的時候因為烤肉的時候弄傷了臉,臉上是二度至三度的燒傷,我永遠記住那個晚上,她穿著綠色的北一女制服趕到醫院時的那個表情,聽到了她在門外哭泣的聲音。我以為我是很勇敢的,但是因為那種發自內心的悲傷感染力,讓我幾個月沒有照鏡子,只是靠著旁人的描述,我知道我的臉當時腫了兩個頭的大小,或許當下我想我可能會永遠關在家裡度過餘生。

 大學後,很多社團同學,或是學長學弟很喜歡到我家裡玩。我也不清楚我家到底有什麼好玩的,原來都是要來看大美女,那個讀政大新聞系的姐姐。有關新聞這條路,可是她高中的時候就立下的志願,勤學攝影,大學的她總是會拿他採訪的作品給我看,然後細談他佩服的老師如何在傳播業努力。或許我也是受到他的感染進入了大學的社團--大眾傳播學會。大四的時候我甚至不怕死了接下來台大的畢業紀念冊總編輯,差一點四年畢不了業。

 有天她回家,她跟我說或許黑道大哥就在我家附近躲藏。果然,隔天上午收到呼叫器跑到吳興街的槍戰現場採訪,看過槍林彈雨打在牆壁的痕跡,她是最早到現場的一個記者,在中國時報跑社會新聞的她因此被警察署長官所認識。那幾年,報禁剛開放,這是記者訓練最好的時刻,工作量大,報紙的張數暴增,也是交稿量最多的時刻,或許就是那個年代,培養出的記者的文字品質最好,那種細心查證的過程,屢屢在報社截稿前的晚上,她詢問了各式各樣的人物所建立起來的關係。但是她也曾經被主編所下的標題所懊惱過,有時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感,就這樣毀之一旦。

 這幾年余晏轉戰電視、廣播的新聞評論工作,剛開始的時候父母總是沾沾自喜的宣告親朋好友,但是經過2000年的總統大選後,甚至到了2004年的政黨惡鬥時代,媒體的環境已經逼迫資深的記者要表態,再不能當個站在第三者公平角度的資深專業記者,這是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的悲哀嗎?我實在想不透,還是一個意識型態重於專業表現的二分法使然,有人說這是因為台灣不是一個正常化的國家的結果!

 從社會新聞轉到教育新聞,然後改為政治線的資深記者,余晏說:既然媒體已經沒有向上發展的空間了,那麼就只好從政了。我想她知道這是條不歸路,父親是沒有錢的公務人員,要到處跟人募款說明理念,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余晏很快的進入狀況。經過了幾個選舉的場子,很多人告訴我們,為什麼沒有年輕人站出來支持,都是老年人辛苦的跟我們講應該做這個做那個!我們很珍惜老人給予支持的緣分,但更希望換得更多年輕人的支持與信任。

 有時我會納悶年輕人到底都跑到哪裡去了?都在網路上嗎?關心地方事務的人到底在哪裡?真的只有利益的公共工程才會引發各方人馬的角力嗎?讓人感動的事情真的沒有了嗎?透過真正的參與,我才了解沒有那麼困難,台灣人本性良善的一面還是存在的,唯有秉持熱情熱心的認真態度,我們可以找回那份信任感,真正的選出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民意代表。

余晏部落格:
http://www.yuyen.tw

2006/07/24

孔廟圍牆周邊施工說明會會後感想
分類:搶救古蹟




 大龍峒文化園區是市政府這幾年來的重要工程項目,立意良好,可是執行到現在卻看不出什麼建樹,反而引發地方人士的反感。

 這工程整體的規劃是將孔廟圍牆降低為一米二,我們一直不知道是不是打掉重做?牆內的明倫宮只留下立面,後面的活動禮堂拆除,然後在原蘭州派出所遺址前,加蓋一個新的明倫堂,並整建大龍國小,我們也不知道會不會整個拆除重建?表面上好像是要透過這些工程來"活化"古蹟,讓觀光客多駐留在這個地方。

 在大稻埕有了建成圓環的這個慘痛經驗,蓋出了一個無用的玻璃溫室,大龍峒地方的文史工作者在蘭州派出所無預警連夜拆除後,深怕孔廟的圍牆一夕之間就消失無蹤。

 查詢了台北市政府的相關會議紀錄,開了九次之多的會議,當地的民眾卻渾然不知這個偉大的建設計畫,這半年來屢次跑到保安宮、孔廟一帶的我也是最近才知道。

 基本上來看,這個會議前後會搞成這樣,我想還是雙方的不信任,開會前警察局的動作頻頻,社區人士還被請去警察局喝茶,而這兩個月的連署及溝通工作,市政府的動作還是一樣,把這幾年編出的北大同園區的計畫重新再講一次。

 會導致這樣的結果,我想也不意外。從小地方看,市政府的施工品質讓走在附近的人經常跌倒,或者踢到公共設施的鐵板,例如路樹的鐵板,公告告示牌、鐵架燈光等等,做在週邊椅子上的底下會藏匿蛇或是老鼠等等,而兩年前的四十四崁遺址的騎樓柱子裝飾也沒帶來任何改善的效果。

 總要提些正面性的意見吧!我對市政府的誠心建議,把拆掉圍牆的預算省下來,小小的整理孔廟周邊既有工程的貼心感,建議如下:

1. 加強孔廟的日英文導覽,配置導覽人員,製作小摺頁DM讓觀光客看,了解漢文化移民大龍峒的歷史,這個每座廟都有,為什麼孔廟就沒有。
2. 開放孔廟所有的廂房,並設置說明牌或服務人員,說明這些扁額的原由,也可以跟故宮商借相關藝術品陳列,或是去找出老照片來長期展覽,沒必要花大錢又搞個孔子博物館。
3. 請書法老師駐點,販賣書法字畫,當場揮毫。販賣相關圖書,介紹這段歷史。
4. 目前南管樂團有定期表演,為何不舉辦更多本土性歌唱表演及歌仔戲等小型的演出。
5. 要讓廟學宮三個地方能流通,不用拆除圍牆,孔廟停車場的門打開就好,這樣走到保安宮最快,我多次走到那邊才發現走不出去。
6. 鄰聖苑角落髒亂不已,磚瓦掉落也沒人管,有很多老伯下棋娛樂,只要搬一些活動的桌椅過去,定期打掃清潔,這樣就很溫馨了。

 前面兩點在半年前的市政府網站的會議紀錄就有看到要做了,是不是要等到這些工程作完才要執行呢?或許很多行政流程的事情我很不了解,但是能做的先做,小工程可以部份施工逐步實現,我想都很容易克服的。

 7月21日晚上在明倫宮禮堂的會議最後,市政府許局長做了下列三點的結論:

1. 會把當日的建議帶回市政府
2. 在文資會確認前,絕對不會拆除孔廟周邊圍牆。
3. 六藝廣場的施工仍然繼續。

 這是我聽了好多次錄音的紀錄,希望沒有聽錯才好,不過好像只要文資會說圍牆不是古蹟,就可以拆掉了。只是局長講完,還有文史工作者要發言,他就一邊喝水一邊頭也不回的走出禮堂,留下大家一陣錯愕,雖然這個會議一面倒的反對工程,會議一開始局長還說要陪大家聊到深夜也可以,但實際的表現卻是如此!我想這就表示是市政府目前的態度了。(文/水瓶子)

相關報導與評論:
http://mt.leafportal.org/archives/001705.html
http://earthdaytaiwan.blogspot.com/2006/07/11-180-20-1966-1976-logo2005118.html
http://www.wretch.cc/blog/dounboun&article_id=4092040

2006/07/19

【城市手記】台北,一座失憶的城市
分類:城市手記



(日治時期拆除的官式孔廟重繪圖,舊址在北一女附近/高賢治老師提供)

或許,這種無力感完全來自於這幾年看的越多,感受越深。

夏日艷陽下,我會想著小時候一群鄰居,在暑假時期每天騎上腳踏車,到很不遠的山腳下玩著清澈的水溝水,那時溪底還不是水泥,玩的很開心,優遊自在。下午到荒廢的草地抓蚱蜢、烤蕃薯、圈一小塊菜圃種菜、到附近迷宮似的眷村找同學玩,這是我小時候在信義計畫區內長大的童年。

再長大些,會看到舊市場紛紛改建,然後所有的攤子被趕到新建的兩層樓市場,一陣子後,所有攤子再度回到舊市場的地方,不願進去生意不好的新市場,於是這些舊市場就成為孩童的遊戲間,空蕩蕩的建築在這幾年的台北市成為廢墟,然後逐漸的消失。

台北市有好多好多的眷村改建成為國宅,然後一把火燒了眷村變成公園,例如大安森林公園、十四號公園、信義計畫區內的四四新村,或許在台北人的眼中,這些眷村文化本來就是髒亂、暫時的建設,拆毀了不值回顧,或許只要進入博物館回顧即可。但這些大家心知肚明的慣用手法,如今已經深入更多北市的古蹟建築,或者是市場聚落,正要摧毀台北市建城四百年來的遺跡。

反觀世界上的各國,無不用力保存古蹟,或者利用競圖改造,讓古蹟更顯出他的光輝,但我們台北市,卻是慣用手法,拆除後重新鋪上現代建材,不但不合時宜,而且舊的東西的實用性質完全消失。

巴黎,整個市區全部是舊建築,屋主每十年還要依據古法重修建築牆面,任何變更設計都要經過居民討論,學者通過才能實施。巴黎曾在1970年代建了幾棟現代的摩天建築,後來被批評的很嚴重,現在成為醜陋的象徵,還好只有一小區這樣,現在週邊的設計還儘量去美化這些唐突的大樓。

羅馬,這座蓋在廢墟上的城市,現在已經很少發出新建築的建造,只要發現疑似古蹟,所有工程就要停止,等待政府的鑑定後,才能決定是否繼續動工,或是要變更設計,保存古蹟。如今羅馬的地下還藏著千年來的遺跡等待發堀,古羅馬市場的廢墟,也因為經費不足,就暫時放置慢慢開採。

威尼斯,東西文化交流的商業中心,所有的建築仍然保留在那個即將沉沒的幾個小島。1966年義大利發生大水災,因為沒有經費回覆舊觀,世界各國伸出援手,認養各式建築及教堂,在很短的時間就恢復了生機,至今仍是世界上重要的觀光城市,雖然目前建立大堤防不讓這個小島被海水淹沒的爭議不斷,可是至少他們都有體認保留自己的建築,威尼斯人本來就是利益導向為考量的商人,但是文化存在的必要性,是最基本的考量。

佛羅倫斯,文藝復興發跡的城市,應該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公開競圖的模式來美化市容建築,美麗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大圓頂,或是不對撐的領主廣場,我認為佛羅倫斯在我心中不是經過十分完美設計的城市,但他卻是很多人旅遊途中最美麗的回憶,她的容貌,這幾百年來幾乎沒有變化過。

波士頓,這座最古英國殖民的城市,至今還保留當時的教堂及各式的遺跡,並有規劃各類的觀光步道,把當時黑人爭取自由,或者美國獨立對抗英國爭取自由遺蹟都串聯起來。因為害怕這個城市受到破壞,城市的交通量過大,他們進行了十幾年的大波士頓計畫,把鐵路、公路都放在地下,以不影響市容為最大考量。波士頓的圖書館、美術館,到處充滿了新舊並存的景象,他們極力保留舊的建築,然後在旁邊設計一樣大的新式建築,加入舊有的元素,讓整體看起來共容的非常合諧。

紐約,這座被稱為最沒有記憶的城市,雖然我們已經看不到荷蘭人在曼哈頓島的遺蹟,可是看的到阿姆斯特丹路,或是華爾街(Wall Street),代表抵禦外敵的牆,由這些路名就可以看見過去的歷史。

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也不常久,可是黃浦江邊的外灘,被保留的石庫門式建築,市區內許許多多被保留的建築,雖然在這二十年間,上海人極力的蓋屋炒房,但至少還保留了一些文人、政治人物的故居,有些人物的後代都還居住在那裡。或許文革給世人的印象不好,可是目前的上海修正了方向,正式歷史文化的價值。

阿富汗,1980年代塔利班政權在世人的面前炸毀了千年大佛,在連年戰爭的影響下,阿富汗冬天就會餓死很多人,但是他們的學者近年來陸續從國外回國,想要找尋另一座埋藏在地下的臥佛,這個被埋千年的遺蹟他們相信存在的事實居然是唐三藏去西域取經的史料。阿富汗地處絲路的末段,也是古代東西文化交流的黃金地,擁有大夏文化的寶藏。歷史文化及古蹟代表了一個國家能夠永續生存的動力。

我去過的城市不多,或許有些真的是千年的古都,大家或許說台北有農墾聚落至今不過四百年,但是,我們能夠看到的古蹟(遺跡)又有哪些?

台北,我喜歡去各地的夜市,那些規劃真的不錯,臨江(通化)街、寧夏路、饒河街、萬華龍山寺夜市,簡簡單單地一條路,只要經過適當的規劃,就能造就台灣的美食文化,也造就了許多的觀光資源。

我希望我的台北記憶不要只能在照片上尋回那段的回憶,而是能夠真實的去當地體驗。

相關連結:
http://yuyenj.blogspot.com/2006/07/7211900.html
http://www.wretch.cc/blog/dounboun
http://www.wretch.cc/blog/driftyleaf

2006/07/18

保存沙美百年老街行動
分類:搶救古蹟



http://blog.yam.com/tomasli/archives/1893786.html


自己太混,部路格好久沒更新,卻都是要大家連署,看到這麼多老街古蹟歷史即將消失,我想我不是完全反對改造,但是改建的時候,請要注重"歷史"在建築上的意義。

為什麼要搶救這沙美百年老街呢?保存沙美百年老街的價值是什麼呢?請看看下面的幾則報導:

『沙美老街』原古早店主大部份為黃、張姓(沙美兩大族)族人所有,她的創建年代可能追溯至宋代《金門縣志》:在沙尾鄉,有店六七十間(舊志以上)及教育書院:元代有『浯洲書院』在金龜山之西......等。

沙美老街的過去故事與未來想像:
01. 隱藏島上的金礦——金沙鎮(上) / 王天福(2004/12/9)
02. 隱藏島上的金礦——金沙鎮(下) / 王天福(2004/12/10)
03. 芻議之一:沙美老街與沙美未來─推動「金門民俗技藝及產業展示中心」/ 王天福(2005/7/26)
04. 芻議之二:沙美古城重整與金門未來─推動「金門民俗技藝及產業展示中心」 / 王天福(2005/8/1)
05. 芻議之三:拯救沙美老街行動方案─推動『金門民俗技藝及產業展示中心』 / 王天福(2005/8/4)
06. 挽救金門縣捌佰年古鎮 / 王天福(2006/2/28)
07. 關鍵時刻—沙美建設之建言 / 王天福(2006/4/4)
08. 我們正在創造歷史─沙美老街與古厝聚落保存仍有漫長之路要走 / 王天福(2006/6/24)

現在就去看看老街現況:
01. 2006年4月30日的沙美老街記實 / 李境展 紀錄(2006/4/30)

認識更多老街裡的故事:
01. 縣議員促速辦金沙鎮觀光景點整合計畫/記者莊煥寧/議會報導(2003/6/19)
02. 老街人物:《人物特寫》張校資頂上功夫了得/記者張建騰/專訪報導(2005/5/26)
03. 賀新歲除夕重頭戲貼春聯/記者張建騰/金沙報導(2006/1/28)
04. 金沙菜市場道縣府決定強制拆除建物恢復暢通/記者張建騰/金沙報導(2006/2/15)
05. 老街老教堂:鄭嗣開要往普天下去傳播耶穌福音/記者張建騰/專訪報導(2006/3/22)
06. 老街人物:黃星再、張輝東榮登全國模範勞工金榜/記者許加泰/特稿報導(2006/4/24)
07. 人才輩出星張氏宗親一行抵沙美謁祖/記者張建騰/綜合報導(2006/4/30)
08. 擦餅製清明至又到了吃擦餅時節/記者張建騰/金沙報導(2006/4/2)
09. 沙美菜市場老舊又危險 鎮公所預計投注三千七百多萬元改建/記者張建騰/金沙報導(2006/5/21)
10. 環保新觀念讓垃圾落地就是讓社會落伍/記者張建騰/特稿報導(2006/6/6)
11. 方東美生前熱愛金門淳樸復興氣象/記者張建騰/專題報導(2006/7/2)
12. 成仁取義三忠王浩氣長存/記者張建騰/金沙報導(2006/7/16)

這個網路連署沒有期限,沒有法律效力,連署的目的只是要讓行政單位與居民們更深層思考保存老街的重要性,讓行政單位知道有這麼一群人正在關心老街保存的進度,連署行動會一直持續到老街被重視與政府有所行動回應。